close

薩丁尼亞的海岸與山脈,為這座位於義大利的島嶼創造出兩種截然不同的飲食風情。跟著漁夫與牧羊人的腳步來一趟美食之旅,並追溯美味的起源。

 

我們來到薩丁尼亞東北岸的奧比亞(Olbia)上空,飛機穿過雲層準備降落,機翼開始傾斜。左下方的地中海宛如深藍色的大桌布,海面上是點點漁舟。數世紀以來,漁人在此打魚,扇形的海岸線上遍布許多海灣,漁人會將漁獲送往岸邊星羅棋布的港口。

 

沒多久,我們飛過東邊的蘇普拉蒙提山區(Supramonte),放眼望去,是如鯊魚鰭般銳利的山稜線。在山中的某處,牧羊人看守著綿羊或山羊群,他們代代相傳,過著孤獨而辛苦的日子。

 Miyoko愛上巧克力ABS行李箱/旅行箱28+24兩件組

http://tw.page.mall.yahoo.com/item/p093315587458

薩丁尼亞是義大利的第二大島,歷史上寫滿征服與占領的篇章。西元前1800年,神祕的努拉格人(Nuraghic)來到這裡,之後腓尼基人、迦太基人、羅馬人、日耳曼汪達爾人(Germanic Vandal)、拜占庭人、比薩人、熱內亞人、西班牙人輪番前來,直到1861年與義大利統一。這座位於地中海的島嶼面積廣大,戰略地位重要,引起眾多外來強權的覬覦,然而薩丁尼亞的地勢特性與島民獨立的精神,宣告此處絕不是個乖順的殖民地。時至今日,薩丁尼亞的食物與方言,依然可看出強烈的個性。

 

漁夫與牧羊人各司其職,各有收獲,薩丁尼亞的飲食文化也因而獨樹一格:「山珍」與「海味」涇渭分明,海邊居民吃燉魚,山上人家吃烤肉,幾乎沒有交集。區域、地勢與傳統造成的飲食差異,是薩丁尼亞人引以為傲的特色。在探索薩丁尼亞地景風貌的同時,也能趁機品嘗風情迥異的各地料理,誰能抵擋此等誘惑?

 

清晨五點,老當益壯的小船「雀鷹號」發動引擎,精神抖擻地噗噗響。此刻的維拉西繆斯港(Villasimius)尚籠罩在一片黑暗中。這座城市位於島嶼南端的首府卡利亞里(Cagliari)東邊32公里,曾與薩丁尼亞海岸的眾多小漁村差不多,然而維城是個有天然屏障的港口,地理優勢引來富人的遊艇與觀光客的車流,帶動觀光業 蓬勃發展。幾艘船隻透出的燈光猶如銀絲帶,照得漆黑海水波光粼粼。雖然雀鷹號的引擎轟隆,但我仍聽得見蟋蟀發出高亢的蟲鳴。

 Gate9英倫系列ABS輕硬殼行李箱/旅行箱/登機箱/拉桿箱三件組

http://tw.page.mall.yahoo.com/item/p093328371650

漁夫席維利歐.山多羅(Silverio Sandolo)讓雀鷹號倒退到清澈的水面上,行經尚在睡夢中的大郵輪、小遊艇及其他漁船,在沁涼微風吹拂下,漸漸駛離港口安全的懷抱。席維利歐沿著海岸往東前進,現在僅能靠著岸上一個個光點,隱約看出陸地所在。

 

目前在維拉西繆斯港外捕魚的漁夫約有10名,席維利歐是其中之一。他們將漁獲賣到卡利亞里的魚市場及岸邊城鎮的餐廳。廚師們則以各式佳餚讓數百年來的傳統熠熠生輝,如焗烤淡菜、滷鯷魚、章魚沙拉、油炸海葵、明蝦佐義大利白腰豆、龍蝦扁麵;一流的食材讓這些菜餚綻放出令人垂涎的光采。

 

初道曙光大約在六點乍現,海天交界出現了一道明亮的橫線。雀鷹號以穩定的速度朝賽本特拉島(Isola Serpentara)前進,那是席維利歐最喜歡的漁場,另一艘船的漁火在黑暗中往右遠離。隨著旭日東升,海面的顏色跟著千變萬化。原本明亮的星光黯淡了,天空變成粉紅色、橘色與杏桃黃,之後又轉為淡淡的灰藍。賽本特拉島是從海中突然冒出的多岩小島,席維利歐駛向島嶼背風處,此刻太陽爬上地平線,如同半個血橙悄悄登上天空。昨天,席維利歐在此布下150個魚籠來捕捉章魚。他拉起其中一個籠子,打開籠門後旋即歡呼一聲,將章魚噗通扔進水缸裡。隨後又一條牙鯛被拖上船時,他們更是喜出望外。之後,我會在卡利亞里的市場看見今天漁獲的同類(包括牙鯛)。小攤子前總擺著大理石板,上頭排列著亮晶晶的魚,例如沙丁魚、海鱸、鱈魚、烏魚,還有紅鯔,後者宛如身穿金線與紅線繡成的背心。有個盤子上滿是鰻魚,牠們有氣無力地扭動著細如鞋帶的身子,而一旁的豔紅明蝦堆成一座小山,還有一隻黏 糊糊的章魚想攀到其他同類的身上。維拉西繆斯的餐廳會運用這些食材,製作蝦子沙拉、燉魚、海膽義大利麵等佳餚。

 

薩丁尼亞周圍有5個海洋保護區,魚類在此繁衍,長大後則游到保護區外,供持有執照的漁夫捕撈。保護區的網絡使薩丁尼亞的漁場得以永續經營,不僅可供當地人食用,也能維持漁夫的生計。

 

海與山是薩丁尼亞特色的一體兩面。若從南部的維拉西繆斯往東北的多爾加利(Dorgali)前進,會行經險惡的山地,陡峭的山坡上有松樹、冬青櫟、栓皮櫟等樹木生長,中間夾雜的硬葉低木林是地中海獨有的芳香矮樹叢。從多爾加利往西延伸到馬莫亞達(Mamoiada)的山區稱為蘇普拉蒙提山,位於此區中央的是奧爾戈 索洛市(Orgosolo)。山區曾是牧羊人、木炭工、綁匪與惡徒的國度,現在只剩下牧羊人的蹤影。

 

利諾如獵犬般精瘦,渾身是結實的肌肉,皮膚曬得黝黑。他沉默寡言,但嚴肅的表情下散發出冷面笑匠的氣質。他正在烤肉架前忙著,爐子中央的火侯正旺。今天中午要吃烤乳豬(porceddu),被串起的豬放在靠石頭邊的金屬架上,需要不時翻轉。

 

在乳豬烤好之前,先端上桌的是「莫迪索酥」(moddizzosu),這是有點類似口袋餅的馬鈴薯麵包,但沒那麼厚實,口感較鬆軟,令人想起熱騰騰的小麵包捲。莫迪索酥和滋味濃郁的深紫色義大 利香腸、燻豬肚(飽含白色脂肪的粉紅色肉片折疊而成),及燻豬頰肉(guanciale)搭配起來非常美味。這些厚切肉片油花豐富,吃起來柔軟滑順。還有自家的鮮摘番茄及用大水壺裝著的美酒,全是山區薩丁尼亞人的日常飲食。安多尼說:「烹飪就是平民的文化。」

 

馬修.佛特(Matthew Fort)是飲食作家與BBC Two的美食節目〈大英美食宴〉(Great British Menu)評審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就愛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