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格拉納達象徵阿拉伯帝國在西班牙統治的落日餘暉,那哥多華就是這個帝國的東昇旭日。當全歐洲尚處於停滯不前的黑暗中古時期裡,哥多華於八世紀時就因伍麥葉王朝的創立並擔任首都,而成為當時的歐洲政經、文教中心,不但設立大學,還擁有藏書約 50 萬本、多達 20 間的圖書館,街道上銀行、清真寺、商店、交易所,甚至猶太會堂林立,只有位於歐亞邊境上的拜占庭帝國首都,君士坦丁堡(今土耳其伊斯坦堡)足以與之抗衡!

 

今日的哥多華已不復昔日意氣風發,它將這頂冠冕拱手送給塞維亞,政權的轉換勢必影響一座城市的興衰,時代的變遷也決定一座城市的命運。然而,畢竟見識過大風大浪,哥多華沒有暗自興嘆,絢爛百年後,也有洞悉一朝平淡的智慧,它靜靜的退居後方,低調得像未曾在歷史上掀起一陣波瀾。不過,人們沒有忘記這位年邁的智者,就像信仰天主教的西班牙王國怎麼也想不到,雖奪回領土,哥多華還是因伊斯蘭文化而聞名世界。



翻開每個宗教的歷史,總會見識到血腥的一面,許多戰爭打著宗教的旗號,卻行爭權奪利之實,特別是在過去民智未開的渾沌曖昧時期,對於權力偏執的人假借上帝或天神的名義,為一己的私利讓人民生靈塗炭。如果宗教的本質是博愛和包容,為什麼還有那麼多宗教只准眾人相信唯一的「祂」呢?

 Miyoko時尚花系列經典ABS三件組輕硬殼行李箱/旅行箱

http://tw.page.mall.yahoo.com/item/p093316138759

 

天主教雙王歷經千辛萬苦收復哥多華時,也開始了這座城市「停滯」的命運。天主教勢力入侵,上百間大大小小的清真寺慘遭破壞,就連當時最宏偉、如今稱為清真寺-大教堂(Mezquita-Catedral)的「大清真寺」也難逃被拆除的厄運,所幸當時的市政府在民意強烈要求下,連夜通過「拆除大清真寺屬違法行為」的法令,才讓這座在當時擁有 450 年歷史的清真寺,硬生生逃出虎口。不過西班牙政權似乎並未因此甘心,或許是由於長時間受到伊斯蘭教政權的壓抑,在教會不斷祈願下,查理五世答應他們的請求,拆掉大清真寺的中庭,重蓋一座宏偉的哥德式大教堂。

 

 

 

大教堂究竟是成功,還是失敗?從後人的口中或許能瞧出端倪,至少我和大部分人一樣,仍稱呼它為清真寺,而非大教堂!這位國王的決定日後也招來毀譽參半的評價,有人說他破壞原有建築之美,但也有人認為這樣的結合是一大創舉,不過如今一切皆成定局,大清真寺無法回復昔日的純粹,不但喚拜塔被換上新古典主義風格,管轄它的也改為天主教教會。然而據說查理五世本人後來看到清真寺時,也因為驚訝於它的美,而一度後悔批准了這道命令!

 

 

 

由此看來,大教堂應該是居於劣勢,我不會說它畫蛇添足,因為撇開它位於清真寺中不說,它確實是一棟精雕細琢的華麗建築;但我也不認為它錦上添花,畢竟它對清真寺確實造成了破壞,我只能說無論它怎麼努力,都無法和清真寺的美抗衡,至少在氣勢上就輸了。

 

 

 

因此當我看到阿罕布拉宮和清真寺-大教堂時,難免會有種「贏了世界又如何」的感慨,終究唯有最好的才能保存下來、才能真的為人所津津樂道,我不是說西班牙政權不好,它自有優點和成就,只是現實就是現實,有些事情無法強求,天分和美感沒有國家、地區,甚至年代的分別。

 

 

 

清真寺的外牆大都因頹圮而整修,只留幾面勉強還能辨識昔日的裝飾,西班牙政權封閉了幾十座朝信徒大開的門,只留下一道主要的出入口。在這片圍牆般高築的建築裡,橘園是第一個出現於眼前的風景,濃密的枝葉阻擋了兜頭兜腦照射下來的陽光,棕櫚樹和絲柏略高的身影穿插於橘子樹和噴泉之間;戶外很熱,對於大清真寺的無限想像也催促著我加快入內的腳步。

 

 

 

視線突然暗了下來,我花了幾秒鐘才適應這樣的改變,接著不可思議的,一座座紅白石磚堆砌而成的馬蹄型拱廊開始出現在我眼前,昏暗的光線中,它們像波浪般鋪天蓋地朝前方湧去,彷彿沒有終點,直到我看不見的盡頭,然而這片海洋異常安靜,並未發出任何聲響,微光中的塵埃同樣靜謐的漂浮著,即使我四周散布著其他遊客,卻連一聲腳步聲和交談聲也聽不清楚,所有人都震懾於這樣的景象,這間清真寺的力量大到連非穆斯林都被折服,雖然它就像一部默片流轉眼前,但我的腦海中卻翻騰著穆斯林吟詠的《可蘭經》旋律,頓時內心有股既騷動又異常平靜的神奇感覺。

 

 Just Beetle愛琴海系列ABS三件組輕硬殼行李箱/旅行箱

 

http://tw.page.mall.yahoo.com/item/p09336580749



清真寺的主要結構開始興建於 756 年,就在哥多華成為首都不久後,散布其中的迴廊和禮拜堂,融合希臘、羅馬、埃及和西哥德風格。850 道拱門是阿拉伯數學家精心計算的成果,細長的廊柱撐起沉重的雙拱門和龐大的屋頂,幾何學解決力學問題,誕生出這座浩瀚的柱海迷宮,層層疊疊的波浪不但往前推進,也向上翻騰。

 

 

真主啊!你想帶領我們前往哪裡?是湧向麥加,還是升上天堂?

 

 

 

「天房」(Mihrab)是清真寺裡最漂亮的禮拜堂,位於建築南面的它望向遠方的麥加,壁龕不算太大,卻以非常華麗的馬賽克拼貼裝飾,外有繽紛的花草圖案和細長的阿拉伯文字圈圈框住,然後是迷你的馬蹄型拱門一路向上延伸,成為一座拜占庭式拱頂、一朶金碧輝煌的花,從九世紀以來,這個小小的凹洞已經乘載了無數人的祈禱與願望。

 

 

 

我不知道位於中央的大教堂是否企圖用清真寺迴廊強調它的氣勢——以為它們會像一道道堅固的城牆層層環繞,捍衛著「教堂」的珍貴?然而在我眼中,這些圍繞四周的建築,卻是淹沒、吃掉了它,因為一直到我發現極其繁複的主殿時,先是為這番不和諧的景物感到一陣錯愕,然後才想起大教堂的存在。



大教堂於十五世紀末開始興建,足足花了將近兩個半世紀才完成,西班牙法蘭德斯式連拱廊、文藝復興式圓頂、初期巴洛克風格的唱詩班席和主祭壇、猶如灑落星象的肋狀拱頂、就連近看也眼花撩亂的木頭雕刻座椅、聖人和天使交織的浮雕……無法以言語形容的富麗堂皇,喧囂著曾經撒下的重金和無數手工藝匠的心血和眼力,它太燦爛耀眼了,以至於失去一股沉穩的力量。

 

 

平日的我很欣賞這樣的氣派奢華,然而在這裡,卻不知為何總讓我感到有點心浮氣躁,是因為清真寺給人一種太平心靜氣的感覺吧!所以來到了這裡,心境就莫名的失衡,找不回那番引人入勝的幽祕。聖器室裡的聖體顯供台也一樣,有著無比細緻的手工,真的很美,但就是缺乏點內斂氣質,或許這樣的境界,只有確實在沙漠裡生活過的民族才能體現。



圖.文/節錄自《相見恨晚,西班牙》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就愛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